登陆注册
33936

法律最新:“正当防卫”界限标准已出,越界将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法律人2023-07-29 09:54:560

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是如何定义正当防卫的,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先动手,那么无论做了什么都是属于正当防卫,因此的确发生过不少因嬉戏打闹或一般矛盾造成死亡的事故。而另一方面,正当防卫的认定非常复杂,很有可能原本的受害者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产生了过激反应,致人死亡,由受害者的身份转为了施害者的身份,这时到底认不认为有罪,是否量刑就看能不能将致人死亡认定为正当防卫。

近日,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最高检发布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明确正当防卫界限标准》一文,结合过往实际案例,清晰的传达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界限。正当防卫的认定,并不仅仅是看谁先动手,也不仅仅是看动手的次数和伤害的程度,还需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比如说,结合案例分析,以下4个误区大家需要注意。

1、携带武器

并不是说,身上携带了武器或利用武器进行了还击,就无法认定,为正当防卫。案例显示:当受害人收到威胁,能够预知到有人意图伤害自己性命,因此随身携带了刀具等防身武器并使用武器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进行了还击,这不影响正当防卫的认定。

2、还击

正当防卫其实就是一种还击,并不是说在被别人砍了一刀时,还一刀算正当防卫,多一刀就是故意伤害,不是这样的。在众所周知的于海明案例中,原本的被害方在拾取武器后,对加害方进行了追击伤害;但仍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因为对受害方而言危险因素并没有消除,对方仍有反击杀害的可能性。

因此,在司法认定中,认为直到行凶者远离现场或完全不能对受害者构成威胁时,正当防卫的合理性才算解除。

3、行凶未实质发生

既然是说防卫,那么其认定就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一定要加害方对受害方做出了实际性的伤害行为后,受害方才可以反击;有可能伤害行为一旦发生,受害方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是对方表现出要行凶的迹象(比如拿刀比划、威胁恐吓等),不管其真实想法到底是不是要实际伤害,受到威胁的一方都可以按照对方已经行凶来进行防卫。

4、防卫过当

在进行防卫时,最害怕的情况就是受害方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产生过激反应而防卫过当,甚至有的受害者在防卫的过程中,产生某种报复性的快感,而从受害方转化为加害方,向对方采取极端暴力致死行为。比如说,人与人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点冲突,但是在轻微暴力的情况下,如果当时的受害方出于某些心理在还击的过程中动刀,这就是防卫过当了。再比如说,当加害方在受到还击后,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甚至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后,原本的受害方依然继续采取暴力还击的行为,这就不是正当防卫了。

正当防卫在实际认定过程中还是很复杂的,有可能稍微一过度,正当防卫就变成防卫过当,甚至故意伤害了。大家在面对被伤害的情况时,能提前预知的就不要自己想着靠正当防卫了,可以采用报警等合法手段来避免伤害;即使是还击,也要有度,正当防卫是重在“防卫”,一旦自身安全不受到威胁了,就不应该继续伤害。

来源:律师帮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