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5

新《民法典》重点解读,这些事与我们的⽇常⽣活息息相关

法律人2023-05-31 23:07:370

5⽉22日,民法典草案提请⼗三届全国⼈⼤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被誉为“社会⽣活的百科全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记者采访了中国⼈民⼤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请他解读民法典草案亮点。

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因保护他⼈民事权益使⾃⼰受到损害的,由侵权⼈承担民事责任,受益⼈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侵权⼈逃逸或者⽆⼒承担民事责任,受害⼈请求补偿的,受益⼈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愿实施紧急救助⾏为造成受助⼈损害的,救助⼈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现实中因救⼈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扶不扶”“救不救”⼀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和受益⼈的各⾃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流泪”的现象。

⼩区共有场所收⼊归业主

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等利⽤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的收⼊,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解读:⼩区电梯⼴告、外墙⼴告收⼊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区业主共有场所产⽣的收⼊属于业主共有。这将发挥定分⽌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禁⽌高利放贷

规定:禁⽌⾼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的交易⽅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然⼈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解读: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利贷问题引起⼴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利放贷,表明了国家⿎励⼈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质量发展,解决因⾼利放贷导致的⼀系列社会问题。

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处理⾃然⼈个⼈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征得该⾃然⼈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处理信息的⽬的、⽅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解读: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对⼈⾁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信息有关的⼈格权益,并规定个⼈信息利⽤的基本规则,让个⼈信息使⽤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信息的乱象。

界定夫妻共同债务

规定:夫妻双⽅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名义为家庭⽇常⽣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名义超出家庭⽇常⽣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能够证明该债务⽤于夫妻共同⽣活、共同⽣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共同意思表⽰的除外。

解读:离婚时,夫妻双⽅的债务该怎么认定?是共债共签还是单⽅举债共同偿还?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现⾏司法解释的有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共同签字或夫妻⼀⽅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以个⼈名义为家庭⽇常⽣活需要

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共同签字或夫妻⼀⽅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以个⼈名义为家庭⽇常⽣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

增加遗嘱形式

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在场见证。遗嘱⼈和见证⼈应当在遗嘱每⼀页签名,注明年、⽉、⽇。

解读:打印遗嘱有法律效⼒吗?现实中,打印遗嘱⼗分常见,但却常常引发纠纷。对此,民法典草案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回应,对打印遗嘱的效⼒作出界定,明确了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填补了⽴法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规定: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损害的,由侵权⼈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的,除能够证明⾃⼰不是侵权⼈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补偿后,有权向侵权⼈追偿。

解读:⾼空抛物坠物造成⼈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惊胆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这⼀规定,意味着⾼空抛物坠物造成他⼈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时为补偿⼈进⼀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来源:中国⼈民⼤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解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