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

【法律科普】未成年人购买游戏点卡合法吗?

法律人2023-05-25 10:41:095

未成年人购买游戏点卡的行为应当根据其年龄判断是否合法。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的网上游戏充值是成年人进行消费行为,但是由于未成年人很容易获取家长的银行卡支付密码,所以现实中也存在未成年人利用家长银行卡进行游戏充值的情况。不仅如此,也有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有利地位,恶意收回充值费用的情况。

关于认定未成年人购买游戏点卡是否合法的法律有:《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案例展示:家长午休,孩子偷偷拿手机充值游戏

小李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最近,其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并经常通过游戏主播学习技术,为了获取更好的游戏体验,小李萌生了在游戏中进行充值的想法,但是由于家长在外工作很繁忙,只有中午吃过饭后,家长才会进行午休,自己在这个时间才能拿到家长的手机。

于是,在一个父母都午休的时间,小李通过使用其父亲的微信转账,对自己所玩的手机游戏进行了三万元的充值,其父亲在睡醒后立马发现了这件事,虽然对小李的行为很生气,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拿回自己的三万元。

最终,小李的父亲选择了报警,在警察的协调下,游戏公司在确认确实是由小李进行充值行为后,对小李父亲的三万元充值金额进行了归还。小李父亲也事后对小李进行了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教导。

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购买游戏点卡呢?

由于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并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所以未成年人不得进行超过自己年龄的民事法律行为,特别是小李进行了三万元的游戏充值,这种行为明显超过了一名初二学生应当具有的能力,因此小李花费三万元的充值行为归于无效。

(一)、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与其智力、年龄相符。

案中,小李为了满足自己在游戏中的虚荣心,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在父母午休时,也就是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用家长的手机进行了转账,最终完成了对手机游戏的充值行为。

而小李今年只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年龄、心智明显还不成熟。

未成年人具有与心智、年龄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可实施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小李作为初二学生,使用三万元进行游戏充值明显超过了该年龄所包容的程度。也就是说,小李对于三万元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仅仅是产生了不成熟的念头就进行了转账充值。

也就是说,小李可以实施与其年龄相应的行为,例如,询问父母是否可以通过使用存储的压岁钱进行游戏充值。但是,其未经家长允许进行的三万元充值明显超过了了法律所阐述的程度。

(二)、监护人制度的必要性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具有监护能力的人按依法担任监护人。

案中,小李的父母作为小李的监护人,对小李具有照顾的义务,其应当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目的进行监护责任的承担。

然而,小李是在家长午休之后进行的转账与游戏充值,如果要求父母时时刻刻关注子女明显存在不合理。三万元的充值数额也明显超过的合理的程度。

父母作为监护人,承担监护职责,其目的不仅仅是抚养未成年人,更要为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父母作为子女监护人,对于子女的成长承担重要的责任。这要求父母要尽到抚养责任,更需要承担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义务,不仅如此,在子女的权益受到他人损害时,父母作为监护人也应当维护子女的正当权益。

总的来说,由于未成年人心智还未成熟,因此就需要有人对其成长过程进行引导。而监护人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并引导其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下成长。

(一)、监护人的追认权明确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超过其民事行为能力后,经监护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案中,如果小李在经过父母同意以后,使用自己储存的压岁钱进行游戏充值,这种充值行为将因符合法律规定而存在效力。

但是,小李事实上是在父母无法提供任何意见的情况下,偷偷的使用他们的手机进行转账与游戏充值,并且金额达到了三万元,合理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明显不包括初二的学生。

未成年人实施与其年龄、心智不相符的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效力经监护人追认而有效。

因此,小李作为初二的学生,实施使用三万元进行游戏充值的行为应当归于无效,只有父母进行追认时,才能够明确充值行为的有效。

综上所述,由于小李父母并没有对小李的行为进行追认,所以其实施的充值行为将根据法律规定而归于无效。

(二)、游戏公司的追责权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案中,游戏充值行为系小李所为,因此其父母根据规定有追回充值金额的权利。然而,如果游戏充值行为由小李的父亲作出,但因为事后反悔,想要以小李的名义要求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时,则应当认定小李父亲的充值行为不具有退还的效力。游戏公司可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游戏公司根据游戏的游玩时间、游戏登记主体、充值时间发现其游戏的游玩主体是小李父亲时,将不需要承担游戏充值金额的返还责任。

综上所诉,虽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具有超过程度游戏充值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家长可以通过滥用此规定,免费体验手机游戏的付费服务,进而损害游戏公司的正当利益。

可见,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年龄的尚不成熟,无法在未经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超过合理程度的游戏充值行为。

同样的,家长也没有权利滥用未成年人主体地位使游戏公司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因此,家长应当引导被监护人建立良好价值观念。而游戏公司面对未成年人退款时,也应当多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0005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