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68

骗子,还我眼泪!

法律人2023-07-02 11:52:120

在万事皆被流量裹挟的网络世界,人们似乎很难相信还有朴素的民间美德存在。

即使有,也多半是假的。

于是当我昨天打开家族群,发现那条“儿子牺牲6年后,婆婆送儿媳出嫁”的视频,还在被七大姑八大姨们广泛传阅,心里只剩下恨铁不成钢——“家人们,不要被这样的谎言欺骗了!”

“新娘的丈夫因公牺牲,已经怀有身孕的她却并未改嫁,公婆6年后亲自送她出嫁……”

后面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画面中两个人被发现跟此事毫无关系。

但这并不影响我姥姥为它热泪盈眶,并激情转发给她的姐妹们。

不仅有它,还有它的孪生兄弟们。

是的,如果顺藤摸瓜下去,你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真相——

那些早已被现代文明遗弃的民间故事,正在短视频里悄悄复苏。

“儿子牺牲6年后送儿媳出嫁”,现实中或许凤毛麟角。

但在短视频的世界观里,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有时发生在豪华的酒店,有时发生在朴素的农家院。

但人物关系是一致的——穿婚纱的年轻女子,挽着身旁穿红色上衣的长辈。

也有更省事的,干脆就是空镜 字幕,比二十年前的MV还复古。

细节上也有不同,比如改嫁的时间大多为6年,但2年、3年的也不少。

在个别版本中,婆婆不仅亲自送亲,还陪嫁了几十万块钱,或者一套养老房。

不知道是不是素材太少,我在某个瞬间甚至感受到了世界的分裂线。

比如下面这个画面,身穿中式礼服的新娘在红毯上突然转身下跪,撕心裂肺地叫了声“妈”。

因为情绪实在很足,我几乎就要为自己的怀疑感到愧疚。

结果三分钟后就刷到了同一个素材——“婆婆送嫁”摇身一变,又成了“女儿远嫁”。

从“孝敬长辈”,到“跪谢恩人”“报答养育之情”……

这些故事题材的丰富程度,会让你感慨,人类社会的美德巅峰竟在这里。

只是稍一留神就会发现,真相远远不止文案与画面的移花接木。

甚至有可能是批量生产。

比如,大概半年前,到处都能看到在河边磕头的年轻人。

“这里马上就要修新桥,再过来悼念一次救命之恩……”

故事都是一样的:十几年前,自己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被好心人救起。

但因为水流过于湍急,好心人却再也没有上来……

也不能说这些全是编的,毕竟勇救溺水儿童的新闻每年都有不少。

但我绝对不相信,每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心人,都是“村里那个无儿无女的智障大爷”。

而大多数同类视频里,主人公们都仿佛经过了同一套下跪培训——

双手平举胸前,然后一拜到底,镜头随即摇向滔滔河水。

@我叫林小逗

“我有充分理由怀疑大爷只是在伪装,他的真实身份是特工组织派来的秘密搜救人员。”

但刚一提出这个观点,我的同事阿Fan就严肃反驳了我。

她坚持说大爷是来自高维世界的智慧生命,拯救落水儿童只是举手之劳。

然后指着其中一个视频:“不信你看,这就是证据。”

我认真看了看她的手机屏幕,登时就信了。

画面上是身穿玫红连衣裙和黑色外套的女子,像纸片一般飘浮在水面上方3米高的位置。

傲慢的年轻网友,只会嘲笑视频中P图水平的拙劣;

只有对宇宙规律了如指掌的人,才能看穿那是四维生物在三维世界中的投影。

随着对这一视频流派的了解逐渐深入,我找到了共同的规律。

比如,“报恩”永远是创作者们的最大母题。

跪谢恩人的主体不只是人类,就连动物也要加入这场美德内卷。

老牛下跪——这种曾经只能在街边小报中读到的故事,如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再穷不卖跪地牛,再富不弃结发妻。”

只是我有点疑惑,为什么视频一窝蜂地试图证明前半句,却无人问津后半句。

直到被评论区里的一条留言猛然点醒:

“毕竟抛弃结发妻还涉及到财产分割和儿女抚养,制作成本太高。”

有熟悉牲畜的网友解释,牛下跪可能是由于腿部不适,也可能是为了缓解胃后壁的压力。

但在这些作品中,只有一种解释——感恩。

“主人迫于无奈卖掉陪伴自己多年的老牛,临别时老牛突然下跪感谢恩情。”

然后再打上“万物皆有灵”“知恩图报”的标签。

没有什么感激是磕个头表达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磕几个。

有时候连马也要加入这个美德展示大会。

不必担心同样的视频太多会穿帮。

除非是像我一样有目的地去搜寻,否则你很难刷到文案完全相同的视频。

大数据就像是盗梦空间里的潜意识,竭力维持世界观的自洽。

但即使如此,有时候也会出bug。

我就刷到过一个老牛下跪的视频,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可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或许是牛脖子下方有可疑的锯齿状边缘,而侧头的那个瞬间,眼睛也太大太亮了。

直到点进发布者头像,发现这是个专做动物特效的博主。

如果说《失控玩家》的主角发现世界不对劲,是因为无意中戴上了玩家眼镜,那么我的觉醒就在看到博主ID这一刻。

答案已经很明显,这头下跪的牛不过是隐蔽在粗糙画质之下的特效。

但评论区的很多人,显然没看出猫腻。

就连博主本人也没澄清是特效,只是含糊地在评论区回答:“嗯嗯,会好好养着的。”

于是所谓“发现破绽导致梦中世界的轰然倒塌”,只在我这里成立了。

在连刷了几十个类似的视频之后,我不得不承认——

美德视频的发展壮大,或许也不全是因为创作者在移花接木方面的出神入化。

那些看客自己,大概也不想从梦中醒来。

以至于只要情节足够丰满,他们都不需要形式上的“眼见为实”。

于是滋生出了另一个派别:讲故事纯享派。

无需现场画面,你只需要在镜头前讲一段报恩的感人故事,再称自己就是故事的当事人。

足不出户,就完成了一次用美德对大众的洗涤。

我觉得那些亲自去桥边下跪的博主,如今肯定觉得自己做了亏本生意。

“早知这么容易,我何必辛辛苦苦地磕了那么多个头?!”

不过别着急,这个新兴派别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既然画面拉胯了,那一定要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

首先在时长方面卷了起来,3分钟只能算是小制作,业内平均水准是8分钟以上。

其中最经典且长盛不衰的主题名为——“六年前我借了陌生人xxx元钱”。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儿媳改嫁需要6年,陌生人还钱也需要6年呢?

我也不知道,俗话说“六六大顺”,这或许是一种对自己的祝福吧。

之所以说这是个经典的主题,是因为已经形成了标准模板。

比如被帮助的人一定是出来打工的,开局都是被坏人拖欠了工资,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受尽苦楚打算回家,但连路费都没有。

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既然几天没吃没喝了,接下来的剧情当然是带对方去吃饭。

但为什么吃的永远是面条?

太没有想象力了,建议下次换成饺子。

另外,故事中还会额外设计一段插曲,增加冲突感。

主人公在借了钱之后,必然会跟朋友讲述这段经过。

朋友则必然是个对人性失望的悲观者,怒斥:“你心肠也太好了!他以后肯定不会还钱了!”

6年后,借钱者的举动“狠狠打了朋友的脸”。

对了,差点忘记说,被救助者通常不会常规地还钱。

而会像电视剧里的霸总一样,出手就是一张10万元余额的银行卡。

也难怪让人看了欲罢不能,毕竟谁这辈子还没做过几件举手之劳的好事。

真希望多年不见的邻居家弟弟也会突然送我一张银行卡,感谢我12岁的时候借了他5块钱去买零食。

在花了整整一天对美德视频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我开始感到厌倦。

故事模板反反复复就那么几种,视频本身更谈不上精致。

有一些甚至直接把字幕打满屏幕,底下配上含义不明的空镜。

如果凑不够时长,同样的画面还要反复播放。

但这样粗糙的作品,评论区里却是一片感动的景象。

有人感慨“人间尚有真情在”,也有人预言“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在某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中,主人公最后嫁给了恩人家因车祸截肢的儿子。

虽然我很快就搜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另一个版本,但两个视频都收获了网友们最最热情的祝福。

我放下手机,开始思索。

这些作品的精髓,大概就在于对朴素情感的准确拿捏。

无论是滴水之恩还是涌泉相报,如今都已经成为了遥远而不合时宜的回响。

人们对现实中的冷漠关系感到失望,才会迫不及待地沉湎于“知恩图报”的故事里。

尽管年轻人会抱怨,长辈们在家族群里狂热转发“假鸡汤”是毫无信息甄别能力;

但即使是我们自己,也不敢说能够完全逃脱猎捕。

“婆婆送嫁儿媳”被证伪之前,不乏有年轻网友感慨人间有真情;

7月份那个“女孩考上清华后跪谢父亲”的视频,也看得大家唏嘘一片。

穿校服的女孩飞奔跪地,大喊:“爸,我考上了!”

谁还不自动脑补一段“贫穷女孩苦学多年,一朝成才回报父亲”的故事?

也只有冷静下来,才会发现同样的剧情有好几个版本,连主角都是同一个。

“爸爸”一会儿是工地上的工人,一会儿是捡垃圾为生的拾荒者,一会儿又是卧床不起的植物人……

后来拍摄者出来发言,称“只是想拍一个正能量的段子,从来没说过情节是真的”。

而网友们只想说:“别的我不想听,你骗我的眼泪到底拿什么来还?”

不过即使被狠狠地骗过,下次也不见得会吸取教训。

毕竟网上从来不缺揣摩人心的高手——无论是感恩父母、知恩图报还是陌生人的善意,总有一款会戳中你的软肋。

至少在我内心深处已经不情愿地承认,自己确实迷上了这些故事:

“这或许是假的,但我希望它是真的。”

来源 | Vista看天下(vistaweek)、央视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