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4

建纬30年 | 感念于心,如影随形——写在建纬三十周岁生日之际

法律人2023-05-13 10:27:500

编者按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建纬30周年,“建纬律师”官微推出“建纬之声”专栏,面向全体建纬律师、律师助理、实习生以及广大读者粉丝征集《寄语建纬三十周年》主题文章。(详见:征文 | “建纬之声”专栏开启,“寄语建纬三十周年”,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今天刊登第五篇来稿《感念于心,如影随形——写在建纬三十周岁生日之际》,DNE东久新宜中国公司法务合规部负责人刘一,深情回忆她在建纬的四年半光景,那是一段砥砺奋斗、激情燃烧的燃金岁月,亦是建纬情怀、师恩难忘的精神延续。

感念于心,如影随形——写在建纬三十周岁生日之际

刘一(照片摄于2010年7月位于九尊大厦的建纬所办公室)

提起建纬,记忆又回溯到了2006年7月至2011年2月那一段时光,从学校到职场,从助理到律师,从铜仁路的九安广场到镇宁路的九尊大厦,往事一件件历历在目,人物一个个分外鲜活。党支部魏康寿书记、行政主管孔庆兮老师、前台的朱晨和汪轶敏,管委会班子、合伙人和高中低各级别的律师和助理……几十张笑脸一下子就跳跃到了脑海里。

邵万权律师,是毫无争议的男神,颜值和专业都常年在线。特别喜欢听邵律师分析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把问题打开、又一环扣一环地把问题解决,温文尔雅有理有节,令人如沐春风。军人出身的章丽丽律师,直率泼辣、敢说敢当,人到中年敢于放弃公司管理岗位,从外地到上海,完全从零开始,几年时间就成长为律所合伙人,我特别佩服她。曹文衔博士是个跨学科学霸,爱读书爱琢磨爱辩论,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情结,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即便有一段时间颈椎出了严重问题无法伏案也依然孜孜不倦,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努力,如今已和家人在美国定居,但依然为热爱的法律事业常年往返于中美。已英年早逝的张伟清律师,想起来忍不住眼眶湿润,他是个温暖的上海大叔,真实纯粹,开心的时候会像个孩子一样毫不掩饰地夸赞他优秀的儿子,他也喜欢关心弱小、关照刚执业的小律师,是所里最有亲和力的合伙人,大家喜欢叫他张大。还有跟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韩如波、宋仲春、徐寅哲,仿佛就在昨天我们还一起商量怎样把业务做大做强,如今他们都已经成长为建纬的顶梁柱,我特别为他们高兴和自豪。

刘一与两位恩师

建纬,就是这样一群正能量的人的集群。于我而言,她不是一家律所,不是我曾经的一份工作而已,她对我意味着一种精神力量,尤其是我的两位恩师。2006年7月我从华政毕业,误打误撞进了建纬。当时并不知道建纬在房地产、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数一数二的地位;更是撞大运一样地被分配给两位师傅,一位是朱树英律师,一位是朱月英律师。很多人以为他(她)们是兄妹或姐弟,其实他(她)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是并肩作战几十年的老战友。为了区分两者,所里习惯称呼朱树英律师为朱老师,而称朱月英律师为老律师。老律师(朱月英律师)对人很善良真诚,对我要求也很严格。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改合同,逐字逐句地帮我改代理词,出去开会谈判总是带我在身边言传身教,帮助我通过一件件事情的处理来打好基本功,老律师的耐心教导磨炼了我的耐性和细致度,培养了我运用法律逻辑和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她引导我今后考虑往投资、经济类的业务方向发展。而朱老师(朱树英律师)呢,除了带我做案件之外,则会更多让我参与业务之外的事务,例如讲课、参与起草政协提案、写文章,还有协助申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配合记者提供《海派大律师》的素材等等,这类工作促使我不断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提炼,看到了律师职业的多样性和社会性,使得我对律师专业的重要性、社会价值和贡献力有了更早更多的理解。老律师(朱月英律师)很牛,如今已经70多岁,但仍然还活跃在律师业务一线。作为她那个时代的女性是非常不容易的,40多岁才从企业出来做律师,50多岁开始学习电脑、学习驾驶、学习弹钢琴,她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是一种乐观向上、不给自我设限的心态,什么都愿意尝试和敢于尝试,所以她的生活非常充实也充满乐趣。我非常幸运,一步入职场就能跟随这样的老师,她给我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不自我设限的职业女性形象。朱老师(朱树英律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属相是牛,工作上像老黄牛,在事业上的成就更是牛。他拿奖拿到手软,基本拿遍了律师界的所有奖项,不论是上海市的东方大律师还是全国的优秀律师,不论是国内的排名还是国外的评奖;他讲课讲到了全国各地,业内外的粉丝遍布天下;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每年都出新书而且是业界红宝书。朱老师最牛的地方在于他极度自律,他随身会带一本黑色的笔记本,但凡写在笔记本上的事项一定雷打不动按时间表完成,并写下一段办事手记;他被称为上海滩最勤奋的律师,被称为“律师之师”,不管在律所还是政协、律协或任何其他岗位上履职,他都能做出点“名堂”;他能够做到每天八九点左右就入睡、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每天清晨不受干扰地办公三小时;他年头说我今年要写一本书,到年底那本书果然就出来了,如果年头说的是二本,那年末就一定会有二本。我记得当时建纬每二个月都有专题研究双月期刊,这在当时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这是朱老师是不做任何保留与业内外分享的。所以当时不少律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大家的智力成果甚至有些是商业秘密,不应该拿出来特别是不要和同行分享。但朱老师对此一直态度很坚定:你不分享,别人怎么知道你是专业老大?怎么可能服你做老大?老大不是别人随便叫出来的,是要有自己的真本事,靠实干出来的!建纬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的无私分享,一直做了很多年的业内老大,像黄埔军校一样为业界输送了无数人才,可以说现在上海律师界在房地产建筑领域知名的律师,多多少少都跟建纬有着渊源。这就是朱老师,靠着甘为孺子牛的勤奋,展现出行业领航人的气度,三十年来带领着建纬所,审时度势一路高歌,始终活跃在房地产建筑律所的金字塔尖。两位恩师的年龄都比我的父母大,待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当我离开建纬时,他们虽然不舍但依然尊重了我的选择。后来我在上海买房时,老律师拿出了她的存款,而当时我已经离开了建纬。即便是在离开建纬之后的日子里,他(她)们依然在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我个人和家庭发展,看着我又从律所折腾去了创业公司,看着我从女孩儿成为二娃母亲。还有那些和我一些成长起来的小伙伴们,虽然平日里各自忙碌甚至也不联系,但是心底里始终保持着如同亲人般的情意。在我的眼里,建纬不仅有专业,更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有烟火气的所在。记得建纬十五周年庆的时候,我和曹晓风一起主持晚会。转眼间,建纬已经到了三十周年庆。这篇文章我取名为《感念于心,如影随形》,是因为回头去看,才发现我在建纬工作虽然只有四年半,但在那之后她对我的影响却是绵延不断、如影随形的,进而也将是终身的。

在建纬的几年里,我的收获颇丰。2008年,在随同朱老师参加全国第八届律师大会的时候,有机会被央视法治频道的编导看中,成为CCTV12《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律师,也是当年最年轻的主讲人,这一讲就是3年,后来因为工作太忙而放弃,这段经历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意外的惊喜。也正是因为在朱老师身边耳濡目染,写作、表达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2011年,作为唯一女选手我入选上海市律师辩论队,参加全国辩护人和律师辩论大赛,团队获得冠军,个人获得最佳辩手,被授予上海律师行业特别贡献奖。而从专业方面来讲,正是基于在建纬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此后进入知名红圈所君合房地产组,离开君合后又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从事新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智慧物流与冷链、工业与生物医药园区、城市更新、数据科技)相关法律业务。这两次职业变化,可以说都是在建纬打下的房地产建筑业务基础上所做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

朱老师常说:“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问题在于:机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这样一种未雨绸缪的危机感,让我始终鞭策着自己不断前行。从2017年底至今的四年期间,我所在的公司从一家只有20多人的小公司,到今天拥有200多员工,得到华平、高盛、红杉等众多国内外顶级投资人的青睐和投资,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一线城市最大的新经济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者及服务运营商,团队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100亿美金。我的法务团队也从光杆司令扩充到十多人,承担着集团各个业务板块项目收并购、境内外投融资、美元和人民币基金、不动产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相关的募投管退法务工作,以及整个集团境内外架构维护和风控合规管理工作。在离开建纬的这十年里,不论在提升专业水平、商务能力、团队管理还是家庭事业平衡等方面,我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和磨炼,每次碰到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除了勇往直前别无他选。我相信这就是两位恩师给到我的影响,因为他(她)们是我职业伊始就看到的榜样,他(她)们是我想成为的样子,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应竭尽全力、有所成就,不负光阴、不负韶华。除了两位恩师,也常常会想起建纬的同仁们,每一个人物都棱角分明,每一个记忆都活色生香,他(她)们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张力,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无限的热忱。这也正是建纬这么多年来的缩影,三十年来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向上、向上、再向上。祝福建纬,希望她越来越好。

END

作者 | 刘一

编辑 | 建纬品牌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