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吴亦凡事件”,不良粉丝文化该凉凉了丨人民锐见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近期,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伴随着“吴亦凡事件”引发饭圈文化集体反思,这一信息被认为是对人们呼吁治理饭圈乱象的回应,是更严治理还在后面的信号。
日前,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北京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但是,在一些所谓“粉丝”群和网络话题下,竟然有人“商讨”组团“探监”“救人”?!法律是严肃的行为规范,意图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不可玩笑视之。此次“顶流”的失速坠落,不仅给全体明星艺人敲响了警钟,也反映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
如果说过去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在追星活动上,更多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现在追星已经完成了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饭圈”也就随之形成。追星本无可非议,有自己喜欢的圈子也很正常,但越过了底线就成了问题。从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到通过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再到组织粉丝跟机跟车围堵明星,妨碍机场、酒店等正常服务和秩序,频频越界的“饭圈”乱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批评。前不久的“为偶像打投倒牛奶”事件招致各方严厉谴责,正是民意的集中反映。
截图来源@中央网信办
尤其是近两年,“饭圈”乱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人肉搜索、造谣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频频出现。或是抱团排外、互相拉踩,或是发现有损自家偶像的言论动辄人身攻击,或是制造话题、挑动对立,干扰舆论,凡此种种,无不对清朗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畸形的“饭圈”和不良的粉丝文化,对年轻人尤其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伤害巨大,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形成巨大威胁,必须予以纠偏和规范。
“饭圈”乱象表现形式多样,给治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究其根源,背后既有盘根错节的资本和利益链条作祟,也受到了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所谓“人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粉头”等“操盘手”为了攫取利益不惜推波助澜,共同助长了饭圈的不良风气。根治畸形“饭圈”文化,需要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加强监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肆意越线者付出代价,让非法逐利者受到惩罚,才能形成维护清风正气的雷霆之力。
当前,“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正在开展,成效逐步显现。从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到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再到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整治和规范“饭圈”发展,还需形成的长效机制,还需凝聚多方合力,久久为功。
粉丝文化,理应健康向上。激发粉丝群体的正向价值,需要粉丝自律、文明追星、理智应援,也离不开明星更好地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治理乱象与建设良性的“饭圈”文化齐头并进,才能避免“饭圈”陷入怪圈,共同营造文明有序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