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0

刚刚突发!成都一企业6人掉入废水池,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律人2023-09-04 11:52:350

官方通报:6月13日上午10:30许,四川邑丰食品有限公司停产检修期间,2名员工在检修废水管道时掉入废水池,另有4名公司员工在施救时也相继掉入池中。经政府相关部门全力组织搜救,6人已全部搜救出池,经抢救无效死亡,令人十分痛惜。目前,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大邑县应急管理局

2021年6月13日

进入夏季

气温逐渐升高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明显增高

稍不注意

就会成为事故“危险地”

什么是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相对密闭、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进行的工作,其过程有可能发生窒息、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事件。

其可分为三类,密闭设备作业、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地上有限空间作业,熔炼车间的艾萨炉、余热锅炉、电炉、转炉、沉降室、钟罩阀、烟管、水渣池及制氧站塔、罐、管,硫酸车间的各电收尘、塔、罐、管、污水池、浓缩池,以及各密闭或半密闭的水箱、化粪池、暗沟等。

受限空间危险源辨识

1、空气缺氧

空气中一般含21%氧气,在下列情况下氧气可能减少,威胁生命:

❶ 耗氧化学反应

氧气因气化而消耗,例如焊接、气焊切割、锈蚀、明火工序、发酵、发霉。

❷ 取代

氧气被惰性气体所排挤,例如氮气、氩气、二氧化碳。

❸ 表面吸收

氧气被多孔表面所吸附,例如活性碳。

呼吸空气中的含氧量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

2.易燃性空间

受限空间有易燃气体可引起爆炸及火灾,易燃性空间是由空气中的氧气 与易燃性的气体、蒸气或粉尘混合而成。这些气体和蒸气可能由含有易 燃物质的残渣,或使用的易燃物质,或化学作用,如沼气的产生而形成。

可燃性粉尘充斥空间或经扰动而飞扬,也会形成易然物空间。粉尘可以 来自农作物如面粉、化学品、塑胶粒、药物、或金属粉末。

当易燃性空间遇到火种例如焊接火花、手持电器的火花便会引起爆炸。

3、危害物质

接触危害物质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皮肤吸收及进食。接触危害物质对身体影响可以是慢性或急性,取决于接触时间、接触浓度及该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例如腐蚀性、有毒或有害等。

部份有毒的气体具有独特的气味,例如硫化氢气味像臭鸡蛋一样;但是部份有毒的气体不能用鼻子察觉到,例如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另外,恶臭如硫化氢的有毒气体,很可能经一段短时间接触,麻醉了嗅觉,再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只有用仪器测量才可靠。

4、物理性危害

❶ 机械性的危害

接触各类设备时被其危险部份如皮带、转轴及齿轮伤害。

❷ 电气的危害

在密闭空间内接触到电缆、电线、变压器,在潮湿的空间使用电器都容易遇到电气危害,会有被电击、灼伤及电休克的危险。

❸ 噪音的危害

在密闭空间工作所产生的噪音会较正常为高, 使员工听觉受损或失聪。

❹ 放射牲的危害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放射性的设备如激光及烧焊所产生的光。

❺ 环境的危害

密闭空间环境会导致危险的常见因素:

过热或过冷潮湿 湿滑的空间

❻ 交通的危害

有些受限空间的进出点位于行人道或马路时如排水道,工作人员会有被车撞到的可能, 其他人也会有跌下受限空间的危险。

❼ 被液体或流动固体吞没

受限空间如有积水或有水或其他液体突然涌入,便有被淹溺的危险。另外,流动固体如泥沙、谷物等,同样能产生吞没危险。

5、其他危害

❶ 体力橾作的危害

受限空间内的工作环境一般都陕窄且须要大量体力操作。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时会增加体力操作的困难。

❷ 生物性的危害

密闭空间内工作会感染到各类细菌、病毒甚至昆虫、蛇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个用作辨识有关危险有害风险的程序。雇主应就每一个被辨认出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考虑任何作业人员会接触到该危害的机会、受影响程度、现有控制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

进行风险评估的人员应决定采用何种评估的方法及应到受限空间作实地视察。

风险评估的主要考虑应包括:

作业许可证

作业许可证是每次进入密闭空间前必须进行的程序,而该证只对一个密封 空间工作有效。任何进入密闭空间工作的作业人员必须向已获授权签发的负责人申请工作许可证。

许可证上必须列明准用及不准用的工具及施工规定。在签发工作许可证前,负责人必须使工作地点的空气达到安全程度,及在施工期间保持正常,并无危险;其他控制风险的措施也有效完成。

当到达许可证所规定的完工时间,必须离开密闭空间,如须要延长时间工作,必须另行申请工作许可证。

工作许可证必须与风险评估报吿张贴在密闭空间附近显眼处以便工作人员参阅。

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是控制危害的最后防线、辅助措施或临时措施,但是绝不是唯一措施。要发挥个人防护装备的功用,首先要注意它们是否能满足工作需求、 符合标准、配合体型、容易使用、有定期保养和更换的安排。

❶ 安全帽

保护头部免受下坠物或摆动物所伤。

❷ 眼罩、面罩

保护双眼免受强光或飞射物所伤。

❸ 耳塞、耳机

保护听觉免受高噪音剂量所伤。

❹ 安全鞋

保护脚部免受撞伤及刺伤,并防止滑跌。

❺ 安全带

吊带式安全带防止工人下坠受伤

❻ 呼吸器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毒气、烟、雾和尘等侵害。口罩式的呼吸器能隔烟尘,过滤式的能吸收化学品蒸气,供气式的能在毒气或缺气环境中提供维生 空气。

应急计划

应根据受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方案。应急方案包括:风险分析、预防预警、应急响应、紧急处置、救援方式、现场监测、后期处置。并开展应急演练,记录存档。一般使用的应急器具包括有:

辨认及申请进入受限空间许可证的决策流程

进入受限空间流程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

为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能力,防范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与健康,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也称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62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三、应急准备

(一)日常应急准备。

1.风险辨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2.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或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入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并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评审或论证。

3.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

4.装备配备。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风险,配备符合国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和医疗急救器材等,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装备处于完好可靠状态。

5.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

(二)作业前应急准备。

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确定联络信号。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符合当前作业安全要求的即时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等。

3.检查装备。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

四、救援实施

(一)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了解受困人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求救,单位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

(二)事故警戒。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口),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域。

(三)救援防护。

1.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

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入、电能、高温物料及其它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

3.持续通风。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通风排放口远离作业处,直至救援行动结束。当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时,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排放口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

(四)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救,配合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救援人员针对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行动。

1.非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

2.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

(五)保持联络。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行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

(六)轮换救援。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人员体力充足,能够持续开展救援行动。

(七)撤离危险区域。出现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八)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救出后,立即移至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资质或具备急救技能的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施,并迅速送医治疗。

(九)清理现场等后续工作。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人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行动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生产经营单位参考本指南,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

为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能力,防范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与健康,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也称受限空间或密闭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62号)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三、应急准备

(一)日常应急准备。

1.风险辨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

2.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或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入本单位综合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并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评审或论证。

3.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

4.装备配备。生产经营单位针对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风险,配备符合国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和医疗急救器材等,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装备处于完好可靠状态。

5.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

(二)作业前应急准备。

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2.确定联络信号。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符合当前作业安全要求的即时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等。

3.检查装备。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

四、救援实施

(一)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了解受困人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求救,单位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

(二)事故警戒。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口),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域。

(三)救援防护。

1.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

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入、电能、高温物料及其它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

3.持续通风。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通风排放口远离作业处,直至救援行动结束。当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时,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排放口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

(四)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救,配合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救援人员针对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行动。

1.非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

2.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

(五)保持联络。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行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

(六)轮换救援。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人员体力充足,能够持续开展救援行动。

(七)撤离危险区域。出现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八)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救出后,立即移至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资质或具备急救技能的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施,并迅速送医治疗。

(九)清理现场等后续工作。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人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行动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生产经营单位参考本指南,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操作规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