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故事② | 阿海:17岁的我,吸毒、苟且活着;如今的我,自信、破茧重生
广州普法
编者按
毒品猛于虎。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推行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戒毒矫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第34个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之际,普法君将会陆续推送戒毒成功故事,揭开这些昔日的瘾君子戒除毒瘾,拥抱健康生活的心路历程。
我叫阿海,曾经是一个被人厌恶和同情的家伙。人们厌恶我,是因为我吸毒;人们同情我,是因为我被抓进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年仅17岁,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经过近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和出所后两年多的生活磨练,我逐渐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收获身边人的尊重。我之所以能够立志戒毒、迷途知返并一直保持坚定的戒毒信念,这主要归功于当我陷入迷茫时,广州市未成年人强戒所的民警、心理咨询师和街道社工拉了我一把,给予我无私的教育、鼓励和帮助!
命运多舛
我走进未成年人戒毒所
我从小被生父母抛弃,成为一名孤儿,后被一对夫妇收养,正当我庆幸拥有自己的家时,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玩笑,那对夫妇并不是真心收养我,只是在连续生下3个女儿时,家里老人渴望“添丁”而勉强收留了我。我和那些有亲爹妈的孩子不一样,在“新”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养父母的疼爱,经常还会因为无心之错而被养父母暴打一顿。
在学校,我无心向学,同样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日子就这样一直混着。到初中一年级时,我终于辍学了,索性整日与街头小混混打成一片,平日里靠小偷小摸苟且活着,后稀里糊涂地接触冰毒,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于2016年被送进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
深陷囹圄
我内心充满悔恨和痛苦
在刚到未戒所的那段时间里,我内心充满了压抑、愤懑和烦躁,感觉失去了自由,缺乏家人关心,自己又不太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惘。尤其是当我看到其他戒毒人员给家人打电话,或者家属来探访时,我自己却只能顾影自怜,那种强烈的对比让我内心无比难受和痛苦。
当我站在窗边,看着场所旁边机电学校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打篮球、围在一起嬉戏打闹,我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掉下来。悔恨的泪水一滴滴摔碎在地上,就像警钟一次次地撞击在我的心田。在未戒所的日子里,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夜晚,也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躲在被窝里流泪……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当初缺乏自控力,经受不住毒品的诱惑。
戒治教育
让我重拾光明和希望
就在我感觉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未戒所的戒毒改造生活让我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由于我未成年,民警安排我和其他8名未成年戒毒人员在同一个生活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平日接受所里常规教育课程,周一到周五采取“半天读书 半天劳动”的特殊教育模式,由场所外聘的中学教师给我们补习语、数、英等学科知识。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教育模式确实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这种与成年戒毒人员有所差异的教育模式,让我深深感受到场所对未成年人的特别关爱,这让我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通过近两年的语文课堂补习,我基本上可以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次参加现身说法,我都可以自己独立撰写讲话稿;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则让我能够基本读懂各类机器的英文说明,同厂里的外国技师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以及进行数据运算。场所里那段习艺劳动的日子,让习惯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我养成了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这对我出所后进入工厂打工,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大有裨益。
在场所里面,民警很重视我的心理健康,他们经常会找我谈心谈话。每一次谈话,他们都会耐心地倾听,尽其所能帮我解决学习、习艺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会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戒治方案。
▲戒毒人员进行音乐治疗
针对我存在的焦虑不安现状,所里还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师给我做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刚开始,我比较抗拒心理咨询,经常在咨询过程中说晦气话,闹情绪。但是咨询老师没有因为我的叛逆和坏脾气对我避而远之,而是一次次地包容我、开导我。在咨询老师的心理疏导下,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开始向咨询老师敞开心扉,甚至是宣泄各种负面情绪。慢慢地,我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性格也越来越乐观。
▲戒毒人员接受心理辅导
此外,在日常伙食、购物待遇、工作强度、工资提成、节日慰问等方面,相比成年戒毒人员,场所都会对我们未成年戒毒人员有所优待,这也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场所对我的关心关爱。从此以后,我心底里那种被世界遗弃的不安越来越少。
走出围墙
延伸帮扶助我回归社会
由于表现良好,我获得4个月的减期,虽然有了提前出所的喜悦,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出所后养父母拒绝收留我,我再次无家可归,口袋里只有在场所里积攒下来的2000块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未戒所延伸帮扶小组把我拉进群聊,这个微信群里还有几名跟我一样经历的未成年解戒人员。出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群定期给我们推送一些有关社会形势与政策、美沙酮维持治疗毒瘾、毒瘾高危情景应对等实用性很强的文章;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微信群定期给我们上微课,耐心回答我们提出的心理方面的困惑,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也是未戒所给我们精心安排的。
▲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
此外,每个月我都会接到1到2次来自未戒所民警和心理咨询老师的回访电话。他们打来慰问电话,解决我生活上的困难,开导我内心的困惑。他们的关心,让我对未来的迷茫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出所后,养父母要与我解除收养关系,并且借此延缓办理新身份证。后来,经过民警和社工的调解,让我和养父母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最后还顺利办理了收养关系解除和身份证更换的手续。有一天,我正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当地治安队上门调查,老板由此知道我有吸毒史,便毫不犹豫将我解雇。当时我情绪低落到极点,所幸未戒所及时安排社工与咨询师给我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我坚强面对挫折,并积极为我寻找工作,最后,我如愿找到了一份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工作。
现身说法
我成为光荣的禁毒志愿者
去年的“6·26”禁毒宣传活动,未戒所邀请我回到所里给未成年戒毒人员进行现身说法。活动宣传现场,我不遗余力讲好自己的戒毒故事,鼓励未成年戒毒人员树立戒毒信心;我跟着专职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园,参与禁毒宣传,让中小学生引以为戒,避免走上吸毒道路。通过现身说法,我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戒毒经历,这让我克服了内心的自卑心理,增强了对未来生活的自信,而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坚持戒毒的决心。
回顾这2年的戒毒经历,我,一个未成年吸毒者,能够成功实现人生蜕变,除了内心有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对失去自由的恐惧以外,更多的是源于政府与社会对我的关爱与宽容。我要感谢政府、感谢社会、感谢未戒所里的民警、心理咨询老师和社工们,感谢这4年多以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作为禁毒志愿者,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提供反面教训,能够让大家明白毒品的巨大危害从而远离毒品。
“广州普法微信视频号”上新啦!
~
来源:广州市司法局戒毒教育生产处、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
温馨提示:如果本公号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公号联系,本公号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安排处理。请致电:020—81163023。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