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聚焦」50余名老人将医保配来的药卖给药贩子,全部被判刑!“骗保产业链”如何治?
点击↑“广州普法”关注微信号
最近,宁波50多名老人,
用医保卡买药,
然后把药倒卖给药贩子赚取差价,
全部被判刑的消息引发关注。
是什么让一群老人走上倒卖药品的路?
占医保点便宜也算诈骗?
一人持三本医保卡频繁配药
2016年10月,宁波市社会保险管理局通过智慧医保大数据分析发现,参保人员励某经常拿着本人及兄妹的医保卡到医院配药,而且频率高、数量大,配取的药品多用于治疗肝炎、糖尿病,这与他本人及兄妹的病史明显不符,反而与药贩子所热衷的“口味”十分契合。
通过对励某的配药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社保局认为励某的行为已经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并向公安分局报案。经调查,公安侦查人员逐渐查清了贩药人员的地下产业链,先后抓获涉案人员66名,其中阮某、詹某、金某等人为收药人员,励某等近60人是卖药的中老年人,且均为国家社保的参保人员。
涉案老人质疑“为啥算犯罪”
一开始,老人们并未意识到卖药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反而认为检察机关小题大做。“我用自己医保卡配的药就是自己的,卖不卖都是我的事,怎么就犯罪了!”
对此,检察官一边聆听疏导,一边耐心地向老人们解释:“医保基金仅能用于个人看病,且必须按需配药,而不能将药品作为获利的工具……”
最终,老人们敞开心扉,坦诚地交代了卖药的时间、原由、具体经过和所卖药品的种类和数量。2017年10月,检察院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6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以诈骗罪向江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最终,阮某以犯诈骗罪
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
并处罚金25000元,
其余60名被告人均被判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
用社保卡骗保很寻常,
已形成成熟的“骗保产业链”
用医保买药,再倒卖给药贩,宁波的50多个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因为诈骗犯罪走进了监狱。用医保卡多买药,倒卖给药贩子的骗保案件并不罕见,各地都曾发生。虽然地方人社局也采取措施,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法院也对一些骗保人员严厉打击,但想要根除这一链条并不容易。
首先,药贩子与卖药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记账凭证或转账记录,监管部门取证很难。其次,药贩子警惕性很高,只跟老客户交易,发现线索不易。
再者,一些人觉得卖药给药贩子没什么,不配合查处非法收售药品——曾有监管人员无奈的表示,卖药者为保护药贩子,“阻止谩骂执法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买药品赚差价是医保的漏洞
老人不对,但一些医院也难辞其咎
“骗保”难解,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医保自带“易引发道德风险”的体质有关。医保作为一种保险,由于能报销,它天生就会诱惑人们,为了“占便宜”而多购买一些并不必需药物或医疗服务。
在这起案件中,老人有错,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这些药品能轻易到了老人的手上,医院也难辞其咎。这起案件是当地社保局通过大数据发现参保老人用药与其病史不同而发现的。社保局能够发现励某某的异常,开药的医院就一点都不能察觉?相比于打击隐蔽的药贩子,“不懂法”的老年人,管住医院,从供给端控制药品流出,显然更能遏制倒卖药品。
打击倒卖药品,
还要消灭药品的“套利”空间
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本质是收入再分配。然而,在现行的医保种类及其相应的人群分割下,收入最高的人却得到了最高的财政补贴,而农村居民的医疗补助反而是最低的。这很可能就会出现“城市富人的医保药吃不完,农村穷人医保不够卖药吃”的情况,于是倒卖药品就有了套利的空间,自然会有人干这门生意。
这些流向农村的回收药品来源复杂,既有来自于医保患者的药品,也有来路不明者的药品,有可能掺假,加上回收运输条件、储藏环境较差,药品安全没有保障。这类药品,不仅疗效降低,而且毒副作用也会显著增强,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骗保倒卖药品需要打击,
但不能只打击老人和药贩子,
还应严管医院,
更重要的是,
医保资源分配要更公平,
尽量覆盖更多的贫困人群。
拓展阅读
编辑丨黄良东
来源丨现代金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感谢关注广州普法(微信ID:gzpf201508)。如果觉得普法君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