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5

「趣说法史」奸情?新科举人与17岁少妇用砒霜毒死她丈夫?冤案历时3年,轰动晚清朝野……

法律人2023-06-15 04:30:540

点击↑“广州普法”关注微信号

晚清四大案中,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杨乃武案。

该案集命案、男女故事于一身,

又涉及新科举人与权力之争等,

后被当时创刊不久的《申报》

连续报道,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该案为什么影响怎么打?

事情的起因结果是虾米?

小编这就跟你说说~

丈夫病死,县官怀疑有奸情…

话说同治十二年初冬,江南水乡浙江余杭,新婚一年多的豆腐匠葛品连突然发病,三天后死去,家属本准备棺殓,但又略觉不妥,于是在有所怀疑下报案。

而葛品连的妻子葛毕氏年方十七,颇有资色,人送绰号“小白菜”,又二人新婚后曾赁住杨乃武的房子,杨乃武曾教葛毕氏识字读经,并同坐共食,坊间已有绯闻,后虽搬出杨家,传言仍未止息……

此次小白菜丈夫突然死去,

让县令疑是奸情所杀,

糊涂仵作尸检称死者砒霜中毒,

在严刑逼供下

葛毕氏被迫招认。

于是新科举人杨乃武,

功名也被革去。

由省市县各级机关层层审过后,

当地官员准备以葛毕氏凌迟、

杨乃武斩立决上报!

杨乃武:我冤啊!

葛毕氏家境贫寒,无力上控。而杨家境遇较好,何况又面对新科举人功名的革去,于是变卖家产,四处上控,其中两度京控,案件也因次三次被打回浙江重新审理。涉案当事人的敏感和可能的花边八卦,刺激了刚刚发行的《申报》的关注,他们跟踪每一步进展。

案件也引起京城御史

和浙籍在京官员的注意,

他们提出弹劾,

要求朝廷公正审理此案。

在地方三次交审仍无果后,

朝廷决定将此案提交刑部。

十几名犯证,千里迢迢地分三批由浙江递解到京。经过审讯,刑部对原检验结论提出质疑,于是要求调棺验尸。案发三年后的光绪二年,隆冬腊月的一天,北京海会寺,大员端坐,京城、顺天府的仵作齐集,斯时人堵如山,万众屏息。在一名八十岁的老仵作取出尸骨,隔空映照之后,认定骨殖洁白如莹,是病非毒。于是欢呼之声如雷顿起,覆盆之冤遂得以清洗。

结局:男主功名被夺,小白菜出家为尼

案情急转之后,杨乃武和葛毕氏,当然无罪释放,但又以其同食教经,不知避嫌等为由,未将杨乃武功名恢复。杨最后回老家养蚕度日。

而小白菜则出家为尼,

青灯古卷,了此一生。

案件旋即造成了巨大的官场震动。浙江相关官员除二次交审未有结果的几名官员外,其余所有参与审案、检验的官员、仵作等都被处分。就官员处分而言,有学人将此解读成借机打压湘军势力(据说被撤下的官员很多都是曾国藩的亲信)。

其实,小编要说的是,

各种理由均有道理,

但要不是清代司法制度

“重视命案”的传统,

恐怕该案件也不足以轰动朝野。

清代对命案审断之错误处分一直严厉,在嘉庆朝,既有官员在仵作糊弄下,检验错误,但随后自行要求再度检验,仍被判充军的。

如果说杨乃武案造成如此巨震有巧合的话,那恰在于清廷没有及时上提。在此之前,已三次发交地方,每一次都可能牵涉不同的官员来审理,事先审理的官员愈多,事后处分涉及面自然愈广。但也必须指出的是,朝廷能借此案铲除地方势力,侧面反映出清朝重视命案的司法传统基础。

抛开其他层面

现今我们正在实行

司法责任追究制度,

清代这种对命案的追责精神,

仍值得我们借鉴。

拓展阅读

来源 | 法制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